华夏5000文化网>>国宝鉴赏 |
 |
|
|
四川岳池出土元代将帅金印
|
|
发布时间:
2025-09-12
|
来源:
王者爱聊历史
作者: |
浏览次数:546次 |
------------------------------------------------------------------------------------------------------------ |
这事儿虽然发生在1989年,不算新消息了。不过要是从重新认识文物的角度来说,那可真是件让人大吃一惊的新鲜事儿!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这事儿跟我在岳池县文管所瞅见的一本书有关。一月头上,我去那儿办点事儿,看到所长陈涛办公桌上摆着一本《岳池县文物集》,这是他亲手弄的内部小册子,虽然不公开发行,但做得挺讲究,快赶上铜版彩印了,里面的文物照片清清楚楚。在第234页上,有个叫“太原朱记铜印”的金属章子,介绍是这样的:这章子是个方块儿,上头有个带眼儿的长方体把子,是铜的,铸出来的,正面刻着“太原朱记”四个字,用的篆书。年代嘛,明朝的。大小呢,边长5.5厘米,把子高1.7厘米,整个加起来3.1厘米高。它算是个三级文物,来历嘛,是挖出来的。 我对这枚金属印章特别上心,因为我花了20多年时间钻研朱元璋的背景故事,跑遍了岳池县的好多村子,还有华蓥山宝鼎那些地方,写的研究文章快7万字了,还拍了上千张照片呢。记得有次在岳池县中和镇查“黎梓卫”这个古地名的来历,我碰到了段美全大哥。1989年,就是他从地里挖出了这枚印章,还主动交给了县文化管理所。段大哥说,他当时挖泥做砖瓦时挖到的,找了不少人看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但都说是金子做的。有人建议他去县城找银行的人鉴定一下,他还特意称了下,有7两那么重呢。可惜他去的那天是周末,银行不开门,门卫让他交给文管所,他就这么做了。
经过我多年的琢磨,觉得岳池县老百姓嘴里讲的朱元璋的故事不是随便说说的,有好多地方和故事都对得上,家谱啊、地方志啊、正史上也有些暗示。而且啊,岳池县这些关于朱元璋的故事,跟各地留下的遗迹时间上都连得上,讲的是朱元璋怎么在岳池出生,小时候在哪儿玩,后来参加起义离开岳池的事儿。我亲自去岳池县新场镇圣兴寺村看了看,发现一座村民们说的“国母娘娘坟”,也有人讲是朱元璋他妈的墓,墓保存得挺好,还有条二十多米长的隧道(不过被泥堵住了进不去)。我上网跟一些专家聊过这种结构的墓(没告诉他们这是朱元璋的墓),有的专家说,明朝这种规格的墓,大多是给皇家用的。 提起古墓里的“国母娘娘”,住在附近的蒋先全大爷想起件事儿。他说自己年轻时,在村里一间房里偶然翻到本破旧的线装古书,讲的就是朱洪武他娘的故事,那时候他大概二十来岁。那书啊,前后都没了,中间还缺了几页,就剩个十来页的样子。但他还是一页页给看完了。书里头说,朱洪武的娘是从山西一路讨饭到四川岳池的,想找亲戚却没找到。后来,在皇姑庵,就是现在的岳池县龙孔镇皇姑庵村,生下了朱洪武。没多久,母子俩又到了余家庵,在龙孔镇曙光村那边,接着又到了皇觉寺,蒋大爷说那寺在龙孔镇艾家场村。在寺里那会儿,朱洪武的娘白天把他留在寺中,自己出去讨饭,结果就在讨饭的时候,死在了一个院子后面。故事到这儿就没了。至于那本书后来去哪儿了,蒋大爷说,可能是被面房的人拿去包面了吧。
蒋先全提到,朱洪武的母亲是从山西迁到四川的,这和在中和镇挖到的“太原朱记”印章好像能对上号,这也就是为啥我特别留意这枚印章。在我去岳池县文管所实地查看前,其实一直没亲眼见过它,只是在网上读到过一篇文章《四方铜印管窥》,是90年代岳池县文化局局长夏智慧写的,发表在某个杂志上。文章描述了“太原朱记”印章:这是个铜质的明代印章,1989年4月6号,在渠河乡马家村二社,有个叫段美全的村民挖土做砖瓦时,在地下一米左右的地方发现的,后来交给了县文管所。 在县文化管理办公室,我为了更仔细地瞧瞧那枚印章,就让负责人陈涛从电脑里翻出印章的图片。图片上,印章的把子上有手工雕刻的痕迹,放大图片后,那些雕刻的地方闪着亮眼的金白色光——这根本不像铜的,简直就是金子做的嘛!按常理说,如果是铜的,在地底下埋了几百年,怎么可能不长铜锈呢?可这枚印章上压根儿就没啥铜锈。陈涛还告诉我,这印章拿着沉甸甸的——这也让它是金印的说法更靠谱了。
说起这枚印章,我个人觉得它不太可能是明代的,倒是元代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且很可能是一枚将军用的印章。这么说的理由有四个: 首先,金印在古代往往是高级将领的象征。就像江苏扬州挖到的汉代广陵王的金印、南京栖霞那边找到的东晋关中侯的金印、重庆三峡博物馆里收藏的偏将军的章子,还有张献忠沉船里发现的“永昌大元帅”金印等等。
另外,元朝那会儿,守卫四川东边的士兵,大都是山西太原和平阳(现在叫临汾)那边来的。比如说,世祖至元四年(1267)二月,朝廷就从平阳和太原征兵,“不管啥家庭背景,挑些家里壮丁多、能担事的,征了两千人做兵,还设了百户、牌子头这些官职,让他们去陕西五路和西蜀四川行中书省管的东川(就是川东)打仗。”再比如,大德八年(1304)八月,太原好几个县遭了天灾,“冰雹霜冻把庄稼都毁了”,“那些在四川、云南驻守,但家在太原、平阳的士兵家里受灾的,朝廷还给了他们不同数量的救济钱。” 第四,那个“太原朱记”的印章,有可能是朱元璋起义时用的。像这种将军用的印章,如果不是遇到什么紧急情况,一般不会随便扔掉或者弄丢。而且,“太原朱记”印章被发现的地方,中和镇的老百姓都说那是朱元璋起义时驻军的地方。传说朱元璋在中和镇的龙泉寺那块地方(就是印章出土的地方)没驻军多久,就遭到了官军的猛烈攻打,他慌忙之中只能往华蓥山逃。所以现在华蓥市的庆华、溪口、宝鼎光明寺这些地方,都还有关于朱元璋在这里逃跑、藏身的传说,以及相关的地名。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枚印章应该是元朝末年的,而不是明朝的。 (这位作者是四川省岳池县凤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
------------------------------------------------------------------------------------------------------------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金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