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曾经是中华大地上的原住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多次发现犀牛骨;商代甲骨刻辞中有猎犀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以犀牛皮制作战甲。《楚辞》中说:“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但是由于大范围的捕杀,最迟到西汉晚期,犀牛在关中一带已经绝迹;到了唐朝,犀牛基本在中原绝迹。
这件小小的鎏金铜犀牛,可以看作是汉人对犀牛的无限追忆。 器高 4.2厘米、长 6.7 厘米,小巧精致。犀牛四肢站立,昂首向前,体型壮硕,五官细致。整器通体鎏金,可以看到流畅的花纹和细密的鳞甲。 最引人注意的,当然是它鼻子上的大角了,呈圆锥形向上。由此研究者推断此器的原型应为印度犀,即大独角犀。
李商隐有名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古人相信犀牛是灵兽。它们通过犀角来交流。犀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两端,感应灵异,只需相互轻轻地一触,就马上心意相通。 如今这只鎏金铜犀牛孑然孤独,空有犀角,却无交流。 这件文物时间是汉代,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