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夏5000文化网>>国宝鉴赏
  
安徽古墓出土陶制马车模型:轮式结构反映古人的代步方式
  
发布时间: 2025-09-16 来源: 阿秦明是   作者: 浏览次数:105次
------------------------------------------------------------------------------------------------------------
那天刷到安徽古墓挖出陶制马车模型的新闻,我手里的奶茶都忘了喝 —— 真不是夸张,就盯着屏幕里那小马车的轮子看,你别说,古人咋琢磨代步这事儿的,居然能从这泥巴捏的玩意儿里瞧出点门道来。


那模型不大,也就我小臂那么长吧?但细节真挺有意思的。车厢是敞着的,边缘还捏了点花纹,不像随便糊弄的,前面有个小架子,一看就是用来驾马的。但最让我在意的还是那俩轮子,不是实心的泥疙瘩,中间有几根细细的条儿(后来翻评论才知道那叫辐条),围着中间的轴散开。我当时就想,这古人也太聪明了吧?要是做个实心轮,拉着得多沉啊,走在土路上还不得颠散架?


说实话,以前看古装剧里的马车,总觉得就是个木盒子底下安俩轮,没太当回事。直到见着这陶的,才觉得真实 —— 连陪葬的模型都做得这么较真,那真车上的轮子,肯定更结实、更讲究。你想啊,最早的时候,人出门不就靠腿嘛?后来有了车,一开始说不定就是圆木头直接当轮,走起来又笨又颠,慢慢改成有辐条的,轻便还稳当,这不就是代步方式在一点点变舒服、变省劲儿嘛?

我还特意找了考古队的短视频看,讲解员说这古墓大概是汉墓,但具体哪个时期我没记住,也懒得查了 —— 反正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轮子能告诉咱,那时候的人出门,已经不是光靠走了,有马车这种 “交通工具” 了。而且从轮子的结构看,他们早想明白了 “省力” 的道理,辐条能减轻重量,还能让轮子更有弹性,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能少颠点。

你说这马车是给墓主人陪葬的,是不是意味着他生前真的常坐这种车出门?毕竟古人讲究 “事死如事生”,陪葬的东西总得跟生前用的差不多吧?要是他天天靠走路,也犯不着埋个马车模型进去。这么一想,就觉得挺有意思的,这小小的模型,不就是古人代步方式的一个小缩影嘛?

我还跟我妈念叨这事儿,我妈说:“这有啥新鲜的,以前的人也得想办法省劲儿啊。” 理是这么个理,但我总觉得不一样 —— 就像现在我们选电动车还是自行车,古人选实心轮还是辐条轮,本质上不都是在琢磨 “怎么出门更方便” 嘛?只不过他们用泥巴捏出了答案,我们用金属和塑料。

对了,我还注意到那轮子边缘有点弧度,不是平的,不像现在的轮子那么圆,但在当时,能做出这样的结构,已经很厉害了。你要是盯着那轮子多看两眼,说不定也会想,当年驾着真马车的人,坐在车上,听着轮子咕噜咕噜响,走在乡间小路上,是啥感觉?会不会也觉得比走路舒服多了?

反正我是越想越觉得有意思,这古墓里挖出来的不只是个陶模型,更像是把古人的 “出行日常” 给咱们递过来了一小角。你们要是看着这陶马车,会不会也琢磨琢磨这些有的没的?我反正总在想,要是坐这种马车走一天,得颠成啥样?评论区说说你们的想法呗,别光我一个人瞎琢磨。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陶制马车模型

友情链接

篆刻艺术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国家画院    书画电视频道    中国画家网    大公艺术网    人民美术网    99字画网    中国画坛网    书艺公社    中国国家艺术网    成功书画家网
客户服务: 收藏 养生 书画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首页广告费用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华夏五千网 京ICP备090368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