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夏5000文化网>>民间淘宝
  
内蒙古草原上的文化致富路
  
发布时间: 2025-08-2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浏览次数:63次
------------------------------------------------------------------------------------------------------------

 在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版画院,放下牧鞭的照那木拉握紧刻刀,精心创作。家乡草原的四季轮回化作精美的艺术品,远销各地,每年为他带来10万元的收入。



 照那木拉在自己的工作室展示新完成的作品。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67岁的照那木拉生活在扎鲁特旗乌兰哈达苏木,虽然高中时拜师当地著名版画家学习版画,但人生的前50年主要以放牧牛羊为生。转机出现在2010年,那一年,他业余时间创作的一幅版画被人高价购买,激发了他重握刻刀的信心。

  他从事的这项艺术为扎鲁特版画,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画家们以木板、刻刀、油墨为创作工具,通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幅完整的版画作品。扎鲁特旗组建了由专业画师和民间版画爱好者组成的创作团队,草原牧民们纷纷拿起刻刀,在木板上雕刻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照那木拉在扎鲁特旗版画院有自己的工作室。自从创作版画代替放牧牛羊成为他收入主要来源后,他每年多数时间在此度过。

  “草原风土人情是我版画的主要内容,每幅画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线上线下渠道都在销售。”照那木拉说,作为扎鲁特版画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现在带着10多名有艺术天赋的牧民徒弟,想让他们也通过刻画家乡山水增收。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祖辈们的技艺不再是遥远的记忆,而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牧民增收。

  在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从800年前开始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奶食品文化,正在为牧民陶高创造每年数十万元的收入。像速溶咖啡一样包装的奶茶粉,各式各样的食品如奶酪脆脆、加果粒的奶皮、奶豆腐馅儿的月饼、奶酪披萨、乳清饮料……在她的奶食品工厂里,传统技艺基础上改良创新的种类繁多的新款奶制品,被装进时尚的包装里,通过互联网直播间远销全国。



  陶高在制作奶制品。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千百年来,草原上的蒙古族人用牛奶制作花样繁多的食品,称其为“察干伊德”。其制作技艺如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陶高正是这一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牧民们将祖辈传下的手艺与现代人们的需求相结合,建立100多个制作奶食品的厂子,不仅让传统奶食品在传承中焕新,而且造就一个富民产业。

  “在内蒙古草原上,人们深入挖掘北疆文化的丰富底蕴,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让古老文化焕发出新生机,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论研究处副处长白青松说。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内蒙古

友情链接

篆刻艺术网    西冷印社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经纬网    江苏书画家网    美术中国    里外艺术网    书法屋论坛    中国国家画院    书画电视频道    中国画家网    大公艺术网    人民美术网    99字画网    中国花鸟画网    中华文房四宝网    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画坛网    书艺公社    博宝国画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九州书画网    北京国画艺术网    中国书画网    翰墨书画网    成功书画家网    九九艺术网    美术中国    雅昌艺术网    月雅书画中国    出山网
客户服务: 收藏 养生 书画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首页广告费用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华夏五千网 京ICP备090368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