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夏5000文化网>>陶瓷珐琅
  
古城正定何以日新?
  
发布时间: 2024-12-2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浏览次数:2625次
------------------------------------------------------------------------------------------------------------

燕赵大地、滹沱河边,河北石家庄正定凭借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文化体验成为暑期热门旅游地。

  这座拥有16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何以历久弥新?近日,记者走进正定,探寻其生机勃勃、气象日新的“密码”。

  “荣”——繁荣的历史赋予深厚底蕴

  燕赵南大街开元寺南侧,一排长长的玻璃幕墙引人注目。幕墙之内,是河北省首次大规模的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发掘项目——开元寺南遗址考古现场,古井、古城墙、古街巷等历史遗迹清晰可见。

  “经过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我们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个历史时期连续文化层叠压,发现各类遗迹现象326处,出土了7000余件可复原器物,阐释了正定古城唐至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全程参与这一考古发掘工作的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翟鹏飞博士言语中透着自豪。



  图为开元寺南遗址考古现场。新华社记者王思北 摄

  方寸叠古今,咫尺见千年。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自北魏至清末以来,历为郡、州、路、府治所,曾长期是河北中南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正定古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于坪兰说。

  繁荣悠久的历史,赋予正定深厚的文化积淀,也留下众多璀璨的古建遗迹。

  我国现存的唯一唐代钟楼开元寺钟楼,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的宋代佛教建筑群隆兴寺……不到10平方公里的古城内,有10处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多次到访正定,惊喜于古建文化的丰富珍贵,称“实在赞叹景仰不能自已”。

  几十年来,有关部门和地方不断加大正定文物古建保护力度,努力让文化遗产有尊严地复活、有价值地存在,正定古城重现北方雄镇风貌。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历史文化价值就是古城正定的支撑所在。”正定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志敏说,今天,要努力实现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承续与提升,让古城留住古韵,焕发新彩。

  “容”——包容的特质汇聚多元文化

  漫步正定街头,人们总能发现文化的多元与并蓄——

  在创修于宋代的府文庙里,游客能够感受流传千载的儒风雅韵;南行一公里,便是始建于东魏的佛教临济宗的祖庭临济寺,寺内香客攘攘。街头巷尾,烧卖、卤鸡等清真美食店铺与地方特色“八大碗”比邻而居……

  “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在正定有着鲜明的体现。”王志敏认为,一方面,正定历史上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在此交汇碰撞;另一方面,儒、释、道在一座城里交融,也让古城得有文化的兼收并蓄。

  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正定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而正定的开放包容,也成就了古城历史上经济与文艺的繁荣兴盛。

  南城门一路向北,雄立在正定古城中轴线上的阳和楼大气古朴。经过复建,昔日这座“镇府巨观”的历史名楼如今成为百姓的文艺大舞台。夜幕降临,各类文艺节目在此轮番上演,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图为正定阳和楼。新华社记者杜白羽 摄

  “金元时期,阳和楼周边曾是真定最繁华的区域,酒肆茶楼林立,一派市井烟火气息。这里曾聚集了白朴等元曲作家,《墙头马上》等经典之作在此创作演绎并流传开来,正定也因此成为元曲的重要发源地和兴盛地。”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说。

  时光荏苒,悠悠古曲仍在城中回响,古城人爱戏依旧。

  这些年,彭蕙蘅时常到阳和楼上为百姓演出经典剧目,也一直带领学生们对从民间搜集来的曲牌进行整理,试图找到河北梆子、评剧、丝弦等地方剧种与元曲间更多的渊源。

  “每次演出时,看着满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我都感受到大伙对传统戏曲的热爱,更坚定了要把古老艺术传承下去的信念。”彭蕙蘅说。

  “融”——融合的理念激发城市活力

  白天,正定古城人头攒动,身着汉服的游客流连于古街古巷之中,传统服饰与古朴建筑相得益彰。晚上,正定小商品夜市人声鼎沸,氤氲的烟火气点亮夜经济、抚慰凡人心。

  在这里,人与城、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经济交融共生。



  游客在正定南城门游览拍照。新华社记者王思北 摄

  在王志敏看来,古老正定之所以勃勃日新,是因为走对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子。

  “最小干预、最多保留”,古城融入更多现代生活气息——正定对主城区的小街小巷进行提升整治,最大限度保留街巷原有的建筑风格和风貌,优化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配套,百姓家园可商可居。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激发城市经济发展活力——荣国府深挖红楼文化,推出“元妃省亲”“黛玉进府”等沉浸式特色实景演出,丰富游客体验;南关古镇、旺泉古街等特色旅游街区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各类消费场景,成为居民和游客的休闲“打卡地”。

  记者从正定县委宣传部获悉,2024年上半年,正定游客达3397.86万人次,同比增加327.71%。接下来,正定将持续以融合的理念激发文化遗产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隆兴寺里,绿树成荫,游客往来不绝。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副所长杜平又一次开始了对这座古建筑群的文物安全检查工作。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殿一宇、一石一碑、一草一木,无不凝结着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历任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心血。”杜平说,每每置身于此,都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

  岁月在变,传承不变。人在变,守护不变。

  “我将始终秉持热爱,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尽全力守护好古城文化根脉,努力让这些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杜平说。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古城

友情链接

篆刻艺术网    西冷印社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经纬网    江苏书画家网    美术中国    里外艺术网    书法屋论坛    中国国家画院    书画电视频道    中国画家网    大公艺术网    人民美术网    99字画网    中国花鸟画网    中华文房四宝网    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画坛网    书艺公社    博宝国画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九州书画网    北京国画艺术网    中国书画网    翰墨书画网    成功书画家网    九九艺术网    美术中国    雅昌艺术网    月雅书画中国    出山网
客户服务: 收藏 养生 书画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首页广告费用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华夏五千网 京ICP备090368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