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夏5000文化网>>民俗文化
  
饺子的名称出现于宋朝
  
发布时间: 2014-07-02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46737次
------------------------------------------------------------------------------------------------------------

     在中国北方,除夕夜吃饺子的习俗十分盛行。中国烹饪协会理事、《中国面点史》作者邱旁同近日指出,饺子的来历可追溯至唐朝,而真正出现饺子(角子)的名称则是在宋朝。
    邱旁同说,上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挖掘出的一座唐代古墓中,曾发现长约5厘米的小麦面制作的月牙形饺子,但因为南北朝时的馄饨也是“形如偃月”,类似现在饺子的形状,因此只能初步认为,唐代中国西部已经吃饺子了。至宋朝,《东京梦华录》出现了“水晶角儿”的记载,《武林旧事》“蒸作从食”中有“诸色角儿”,说明宋代的饺子品种已经很多。到了元朝,饺子的品种更多,撇列角儿、驼峰角儿、烙面角儿等名称均在当时的文字记载中经常出现,大抵以角儿的馅心、皮子的性质和角儿的形状来命名。

    邱旁同说,明代的饺子和现在的饺子十分相似,《万历野获编》中记有“椿树饺儿”,《明宫史》中则称为“水点心”或“扁食”,《宋氏养生部》中记载有“汤角”,“用沸汤和面,内馅、置甑中蒸,或汤煮瀹(义煮,音悦)之。”

    据邱旁同考证,清朝时,饺子的发展已基本成熟。饺子和角子两种名称在清朝均有使用,亦称扁食,有时也称为饽饽。此时的饺子面皮制法多样,馅心品种丰富,制作方法可蒸可煮可煎,即现在的蒸饺、水饺和锅贴的原型。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饺子

友情链接

篆刻艺术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国家画院    书画电视频道    中国画家网    大公艺术网    人民美术网    99字画网    中国画坛网    书艺公社    中国国家艺术网    成功书画家网
客户服务: 收藏 养生 书画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首页广告费用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华夏五千网 京ICP备090368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