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5000文化网>>中医养生 |
 |
|
|
一个清代古方六黑丸专克眼干眼花还能养肝肾
|
|
发布时间:
2025-08-04
|
来源:
俞教授谈眼疾
作者: |
浏览次数:693次 |
------------------------------------------------------------------------------------------------------------ |
野兔蝙蝠的粪便,竟是明目的宝贝
如今电脑手机的蓝光灼眼,熬夜刷屏的日常,让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疲劳怕光成了现代人的通病。作为中医眼科医生,我在临床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出现“手机眼”:眼睛无神、干涩难忍,甚至未老先衰出现视物昏花。
今天我为大家揭秘一个清代流传至今的“明目神方”——六黑丸。此方出自清代医家凌奂的《饲鹤亭集方》,凌奂在书中自信宣称此方能“治一切目疾”,常服还可“益寿延年”。
六黑丸组方精简,仅由六味药材组成:
望月砂、夜明砂、女贞子、马料豆、黑芝麻、大枣
功效:平肝滋阴、明目养精
制作方法:
将望月砂、夜明砂、女贞子、马料豆、黑芝麻晒干研末(忌火炒)
大枣煮烂去皮核,连汤捣成枣泥
将药末与枣泥混合,加米糊或面糊搅匀
制成跳棋或绿豆大小的丸剂
用法用量: 每日2次,建议连续服用三个月观察效果
为何一方敢言“治一切目疾”?
在中医理论中,眼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黄帝内经》明言:“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肝藏血,只有肝的精血循着肝经上注于目,眼睛才能发挥视觉功能。
一旦肝功能受损:
肝阴不足 → 两目干涩
肝血不足 → 视物模糊、夜盲
肝火上炎 → 目赤肿痛、畏光流泪
肝阳上亢 → 头昏目眩
同时中医还有“肝肾同源”之说,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故有“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的理论。因此治疗眼疾,往往需肝肾同治。
六黑丸正是通过“标本兼治”的思路设计:
一、治标(清肝明目):
望月砂(野兔粪便):味辛性寒,入肝、肺经,去翳明目,解毒杀虫
夜明砂(蝙蝠粪便):味辛性寒,入肝经,清肝明目,散瘀消积
这两味动物粪便药材看似特殊,实则中医应用历史悠久。性味辛寒,能清肝火、散郁热,专治目赤肿痛、内外翳障等眼疾
二、治本(滋补肝肾):
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入肝肾经,补肝肾阴,改善视力减退
马料豆(野黑豆):味甘性平,补肾益肝,祛风明目
黑芝麻:味甘性平,补肝肾,润五脏,缓肝明目
三、点睛之笔:
大枣:用量最大,补脾胃、生津液。《黄帝内经》云:“九窍不利,皆属脾胃”。眼睛属九窍,脾胃健运才能输送气血上濡眼目。
现代人眼睛问题多因“久视伤血”(过度用眼耗伤气血),或“肝肾两虚”(先天不足或后天损耗)。六黑丸中女贞子、黑芝麻等补肝肾不足,大枣补气血亏虚,正中病机要害。
六黑丸特别适合:
长期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疲劳、干涩、视物模糊
中老年人肝肾不足,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早期老年性眼病的辅助调理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虚性体质
使用注意与禁忌
慎用人群:
孕妇、儿童(动物粪便成分安全性需评估)
感冒发热患者
湿热体质者(症状见目赤肿痛伴黄浊分泌物)
阳虚畏寒者
服药期间:
忌食辛辣油腻
避免熬夜用眼
出现不适立即停用
六黑丸配伍精妙,通过“平肝滋阴+明目养精”双管齐下,标本兼治,尤其适合现代人常见的肝肾阴虚型眼病。但所谓“治一切目疾”并非包治百病,而是强调其通过调和肝、肾、脾三脏,从根本改善眼部气血供养的作用机制。
重要提醒: 本文分享方剂仅供学习参考,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使用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体质调整配伍,切勿自行服药。眼睛问题需明确诊断,排除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急重症。
养眼即是养肝,明眸来自肾精。护眼不仅要靠药物,更需合理用眼、适时休息。真正的“睛”彩人生,源于对双眼的珍视与科学养护。
|
------------------------------------------------------------------------------------------------------------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六黑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