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5000文化网>>养生文化 |
 |
|
|
浅析古代茶馆大起大落发展史
|
|
发布时间:
2025-07-28
|
来源:
谨礼墨花
作者: |
浏览次数:714次 |
------------------------------------------------------------------------------------------------------------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从它出现之时便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茶文化发展带给我们一种另类的艺术体验,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传播至世界各地。
而茶馆便是茶文化的发展所衍生出来的载体,其发展历程有着巨大的文化研究价值。
自古以来,茶馆被中国民众视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
如茶寮、茶肆、茶亭等雅称,出现于文献或诗词当中。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茶馆的起源和发展。
茶叶
01.茶饮和售茶的起源
被称为“茶圣”的陆羽在《茶经》中有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
茶树为灌木或小乔木,多产于长江以南的山区之中。《茶经》中陆羽将茶树的外形、产量、品种等做出了详细的记录和分类。
茶又称茗,如今全球范围内对茶这个词基本都来自中国,欧洲大部分国家对茶的发音都由我国闽南方言演化而来。中国茶业,基本都在南方城市中发展和种植。
根据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并没有“茶”这个字,与之形似的字是“荼”。
“荼”最早出现于《诗经》,结合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荼”所指的是一种带有苦味的叶子。
《尔雅》中的“荼”,其中一项释义便是茶树。
《诗经》中,茶并不作为饮品使用,它被称为“苦菜”,多用作比喻。
《诗经》
而《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有蜀地之人将茶献供与周武王。
但此时的茶仍旧不被当作饮品,而是在某些特殊场合中被当做祭品使用。
到了汉代,汉武帝派遣官员于各地,发现夜郎集市上茶被作为日常用品售卖。
西汉时期另一部书籍《僮约》中也有提到“烹茶尽具”,视为存于如今比较可靠的茶文化资料。
《僮约》撰于汉宣帝时期,比陆羽的《茶经》早了许多年。
被视作茶文化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文献,又有记载称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出现品茗的行为。
从这里可以看出,全国各地开始出现饮茶这一行为是在秦国统一巴蜀之后。
所以通过这些文献的记载,证明茶被作为饮品是在秦汉时期开始的。
而最早以茶饮作为主要销售目的行业是露天摊位的形式出现的,其被视作茶馆的原型。
唐朝时期的茶摊
通过晋代诗文《登成都楼》,我们可知在晋代就已经出现了售卖茶饮的活动。
这种露天的茶摊相对比较简易,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常常边走边卖。
在一些文人眼中,这种以自然为店铺的特别商业空间,是有“提壶赘茗”之雅称的。
到了唐代,大型城市的市集、商业街出现了专门售卖茶叶的店铺。此时的茶业已经初步发展出规模,这时茶馆也应运而生,开始走进大众的生活。
到了宋朝,放开了宵禁,茶馆在经济推动之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因为帝王对民生经济的宽容,宋朝民间突然出现了不少茶馆。
《梦梁录》中所记:杭州城中茶肆次栉开张,茶肆中顺应季节摆放插花,四壁悬挂名人字画,贩售各种茶汤。
由此可见,到了宋朝,民间的饮茶风气已经非常浓厚了。宋朝上下之所以对饮茶十分热衷,其背后的原因便是当权者的重视。
朝廷中设立专事管理茶饮行业的机构,并专门制定饮茶的礼仪制度。
《清明上河图》中的沿河茶馆
正因如此,宋朝民间的茶馆环境考究,对于时人来说,饮茶是极为风雅的事。
宋朝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推动了后世茶馆的发展方向。到了明清时期,茶馆的发展到达了鼎盛,几乎全国各地都有。
这时茶馆的功能比前朝来说,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在当时的大型城市中,茶馆成了许多人首选的社交场合。
那时有些地方的茶馆与澡堂连在一起,白天在茶馆与友人聊天喝茶,晚上便去澡堂泡澡放松。
到了民国时期,因为当时的社会变得极不稳定,战争、侵略不断滋扰着华夏土地。这个时期的茶馆,便成了人们了解新闻、讨论时事的场合。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又经历了种种特殊时期,茶文化和茶馆变成了被人唾弃成了“封建遗古”。
这时的城市之中,茶馆几乎见不到,但是在农村或偏远小镇,茶馆依然是人们平时喜欢去的地方。
新时代风潮来临,茶文化被人们重新捡了起来,并受到了上级的重视。
茶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时的茶馆糅合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两相结合之下创立了一种新的茶馆模式。
现在茶馆
02.茶馆功能
茶馆从出现到如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
最开始的茶馆只是路边一个简易的移动摊位,供来往行人歇脚解渴,这种茶摊被视为茶馆的雏形。
到了唐朝,经济上行致使茶业开始转向规模化,售卖茶叶的店铺提供给客人休息品茗的空间。
宋朝开始,茶馆成了独立的商业空间,除却饮茶之外又附加了不少娱乐活动。随着朝代更迭,茶馆变成了人们传递情感、传递文化艺术的功能性场合。
到了如今,茶馆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并结合了不同文化进行创新。
茶馆作为传播茶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便是茶馆可以一直发展的绝对支撑。
茶馆的功能及随茶文化衍生出的周边产品,增添了茶馆内部环境的文化氛围之外,也在侧面也影响着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
从宋朝开始,茶馆室内布置名人字画和艺术品,并加入了曲艺、评书等娱乐项目。
古代茶馆
在年节或特殊时间里,一些茶馆还会承办古董拍卖或品鉴活动。现今一些茶馆中也会承办展览、拍卖或古董交流活动。
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典籍中都有关于茶馆的记录,这个时期的茶馆随着人口流动普及至村镇。
宋朝茶馆的经营方式已经有了很完善的制度,大部分茶馆雇佣人手为顾客服务。除却普通员工之外,还会雇用茶博士驻店,为顾客进行茶文化方面的服务。
茶博士是大型城市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工种,专事煎茶、点茶等观专业性职业。
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对饮茶活动的喜爱,茶博士的分工也日渐细化。
宋朝的茶馆非常讲究室内空间的装饰性,除却前文提到的字画和艺术品外,一些茶馆中还有“仙桥”等,供茶客观赏。
这些别致的装饰美化了茶馆环境,令这种场所有了独特的艺术感。
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茶馆为了互相竞争、招揽生意,先是增设了乐室,以供茶客欣赏乐曲。
茶圣陆羽
后来茶馆又请来歌女,在茶客们品茗之时唱歌助兴。
在当时,民间艺人也会常常进入茶馆驻唱。因为艺人的出现,一些茶馆还会接收学习唱歌或乐器的诸司下直。
到了夜间,夜市开启之后,茶馆便会安排专业人士说书。除却歌曲说书之外,还会不定时安排博弈活动。
《松漠纪闻》中记载,北方的茶楼中设有双陆棋,南方则会设置围棋。宋朝的茶楼文化十分发达,离不开这一时代茶馆种类繁多的缘故。
为了满足茶客的需要,并增创收入,茶馆行业的分工也愈发细致,并不断创新。
宋朝茶馆逐渐变为综合性场所,除却茶客在茶馆内品茗之外,还提供外送和售卖茶叶的服务。并且,除却贩售类服务之外,还与客店、伎馆、澡堂一同营业。
这种综合服务体现了宋朝商业发展的迅速和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要。
宋朝茶点
不仅如此,茶馆也成了当时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
去茶馆消费的茶客来自五湖四海,并且身份各不相同。因此,社会上各种信息和传闻在大家品茗的过程中得到了传播。
所以,茶馆就成了人们打探消息、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茶馆从唐朝到清末,经历了从北方转移至南方的过程。
从《封氏闻见记》中可知,茶馆最初是从山东发源的,再逐渐传播到长安。一些唐宋时期的小说中,多有提到北方茶馆,与文献记录相符。
到了宋朝,京都由北方向南方转移,杭州的茶馆便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明朝时期,南方大小城市都有了茶馆,而北方茶馆除却京城之外便逐渐衰落。到了清代,茶馆发源地山东却几乎看不到茶馆的身影。
从历代经济中我们可以发现,茶馆是商业发达的产物,茶馆的南移正好与经济的南移是一致的。
我国茶馆的发展历程共有四个阶段,唐朝是它萌芽之初,只局限于北方,并未脱离一开始解渴的用途。
到了宋朝,随着经济和饮食文化的发展,开始往多功能性发面发展。
但这个时候的茶馆仍旧处于社会阶级中下层,为官入仕的人们不会随便出入。宋朝虽然对茶文化极为重视,而茶馆却成了不入流的地方。
茶百戏
03.茶馆衰落
到了明代,茶馆的装修和茶类品种得到了更新,“雅”成了它的代名词。此时人们饮茶,已经开始讲究水质、茶叶品种和饮茶器具等。
士大夫们也不再将茶馆视为“不入流”的地方,反而在诗句或文章中“推荐”茶馆。
到了清朝,旗人对茶馆非常感兴趣,常常出入茶馆了解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此时的茶馆彻底变成以品茗为娱乐的文化氛围,茶馆也褪去浮华,变成最初简单的模样。
而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种类,借助饮茶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到了清末,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一些茶馆也逐渐有“西化”的现象。这些西化的茶馆摈弃了我国传统的装修风格,改为西方当时流行的风格。
这一改变,让茶馆失去了它曾经的清雅,变得不伦不类,充满了怪异。
晚清茶馆
西方文化的进入不仅改变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东西。
这使得茶馆脱离了从前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成了吸食鸦片、狎妓赌博的伤风败俗的场所。
终日流连于这样的茶馆之中,丢失了对文化的尊重,也让自己一点点堕落下去。此时的茶馆文化已经走向没落,清朝之后,茶馆已不再是传播文化的场合。
再加上后来的种种变化,茶馆彻底枯萎在华夏土地上。茶馆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影响着当时民众的生活方式。
随着多年的茶文化发展,茶馆的多功能让它变成雅俗共赏的地方。
休闲消遣之余,推动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也成了茶馆特殊的原因。茶馆文化成了我国特别的民族特征之一,并影响了如今人们对茶文化的了解。
|
------------------------------------------------------------------------------------------------------------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古代茶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