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夏5000文化网>>文化幻灯
  
英国窃取蒙帝国大印度成果
  
发布时间: 2025-07-15 来源: 卞眼观天下   作者:卞洪登 浏览次数:231次
------------------------------------------------------------------------------------------------------------
蒙卧儿帝国从1526年开始到1857年被英国人取代,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前后共历331年。 

一、蒙古人执政的帖木儿帝国灭亡后被迫辗转到南亚发展


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蒙卧儿帝国,帝国在其子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蒙卧儿帝国内部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但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时期因叛乱而被抛弃。



卞洪登博士陪同蒙古国总统在恒河干枯的沙岛上留个影

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时,蒙卧儿帝国空前强大,但由于沙贾汗大兴土木和赋税繁重而发生内部纠纷,1657年沙贾汗被其子奥朗则布推翻。奥朗则布时期的蒙卧儿帝国领土达到最庞大的时候,但沙贾汗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蒙卧儿帝国衰落。

二、蒙卧儿帝国最强盛时人口世界第一



蒙古总统和笔者一起穿越恒河,观摩蒙卧儿帝国故地

蒙卧儿帝国在奥朗则布统治时期帝国的疆域最大,从喀布尔到吉大港,从克什米尔到卡维里河,除半岛极南端以外的整个次大陆都纳入了蒙卧儿帝国的版图。其首都先后设在德里、拉合尔、阿格拉,最后迁回到德里。蒙卧儿帝国最大贡献是将700多个散装的土邦,划分成182个征税区,并以13个省级单位加以辖制。



由于蒙卧儿帝国全境易于生活繁衍,所以这个由蒙古人成吉思汗家族发动的全球征讨史中,最后一个蒙古人执政的蒙卧儿帝国,最后人口比宗祖国暴涨了100倍。总人口在1800年就达到了2亿人,比大清朝人口还多。蒙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穆斯林,而基础则是印度教。蒙卧儿帝国留下的世界第八大奇观泰姬陵,一直是印度人的象征。

三、英国人盯上了蒙卧儿帝国大印度

 

 

 



由于蒙卧儿帝国内部争权夺利,逐步衰落了的国家机器无力抵御来自西北方的外族入侵。1748年,阿富汗人侵入蒙卧儿北部,几度进占德里。1761年,阿富汗游牧军与马拉塔人10万大军在巴尼帕特会战,马拉塔人又遭惨败。马拉塔人是蒙卧儿一支抵抗西方侵略者的强大力量,但经过这次会战,受到严重削弱。这时与英国争夺蒙卧儿的劲敌是法国,经过1756—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英国驱逐了法国的势力。在“七年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首先向富庶的孟加拉省下手。1757年1月,英国派遣臭名昭著的殖民强盗克莱武率领侵略军在孟加拉省登陆,收买孟加拉省总督属下的内奸,打败孟加拉军,实行野蛮统治。最后使得他所立的傀儡米尔·卡西姆也不能容忍他的控制,迁都备战,率兵两万,于1763年发动反英起义。1774年,占领孟加拉后,英国殖民者立即把孟加拉西北的奥德邦收为附庸,并转而南侵迈索尔邦,逐步实施征服整个次大陆的狂妄计划。但迈索尔邦的苏丹海达尔·阿里和他的儿子铁普苏丹(1782—1799年在位)领导人民英勇抗击英军。铁普苏丹于1799年5月,在保卫首府战役中英勇牺牲。



从19世纪40年代起,英国侵略的矛头转向北面锡克教人居住的旁遮普地区(今巴基斯坦境内)。锡克教徒英勇抵抗,但是封建主怕发动群众,加上指挥不当,没有团结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徒共同对敌,以致旁遮普为英国所侵占。当时次大陆上已经没有权威的国家组织,蒙卧儿帝国已徒有虚名,宗教、民族、种姓、地区等种种对立,使英国侵略者能够利用来各个击破,分而治之。英国在1849年吞并旁遮普以后,蒙卧儿帝国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对蒙卧儿在政治上继续采用“分而治之”的手段进行统治,政府实权在英国人手里,蒙卧儿皇帝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四、英国乘虚而入窃取蒙帝国大印度成果



英国贵族麦克勋爵参观笔者收藏品时揭秘说。当年,英国3次派战舰到中国的始发地,都是从印度殖民地军港出发的。



蒙卧儿帝国衰落后,大英帝国、法兰西殖民帝国、荷兰殖民帝国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等殖民帝国在印度争夺殖民地,最终英国胜利,使蒙卧儿皇帝成为傀儡。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成立英属印度,蒙卧儿帝国灭亡。英国窃取了蒙卧儿帝国大印度成果之后,便继续向缅甸、中国西藏和沿海扩张。其中1840年、1860年、1900年三次侵略中国的英国战舰,都是从印度港驶出的。由此可见,蒙卧儿帝国辛苦了331年所建南亚大印度,最后则变成了大英帝国侵略亚洲,构建日不落帝国的跳板。

五、大印度整合简史

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

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形成中央集权大国,统治200多年。 

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亚侵入印度。

1526年建立蒙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开始入侵印度。

1757年印度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殖民时期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

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

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

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战争。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

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在1885年以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漠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

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18世纪上半期的印度印巴分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

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

六、由蒙卧儿和英国整合的大印度1947年走向独立

由蒙卧儿帝国和英国整合的大印度,已经成为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印度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约8000公里。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世界第七位。跨越2个时区,即东5区、东6区。首都新德里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5小时,没有夏令时。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分别占总人口的80.5%和13.4%。

随着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印度独立已成不可逆转的史实。

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

同年8月15日,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正式生效,印度成立共和国,同时仍为英联邦成员。

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

印度于1975年吞并锡金王国,将原锡金王国设为所谓的锡金邦。

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

2023年,人口约14.4亿,已经超过中国。主要经济数据如下(以现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3.57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7.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美元。

2025年4月24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取消了对方国民的签证。

2025年6月4日,联合国大会举行会议改选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部分成员,印度当选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成员,任期为3年(2026年1月1日至2029年1月1日)。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英国

友情链接

篆刻艺术网    西冷印社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经纬网    江苏书画家网    美术中国    里外艺术网    书法屋论坛    中国国家画院    书画电视频道    中国画家网    大公艺术网    人民美术网    99字画网    中国花鸟画网    中华文房四宝网    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画坛网    书艺公社    博宝国画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九州书画网    北京国画艺术网    中国书画网    翰墨书画网    成功书画家网    九九艺术网    美术中国    雅昌艺术网    月雅书画中国    出山网
客户服务: 收藏 养生 书画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首页广告费用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华夏五千网 京ICP备090368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