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5000文化网>>四季养生 |
 |
|
|
今日小暑老祖宗说小暑有“三怕”害怕什么暗藏哪些玄机?
|
|
发布时间:
2025-07-08
|
来源:
农民的小帮手
作者: |
浏览次数:378次 |
------------------------------------------------------------------------------------------------------------ |
小暑,二十四节气中第11个节气,小暑标志着东亚季风环流的重要转折。
小暑节气到来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北纬20°附近,我国江淮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形成独特的"高温高湿"气候特征。
从降水分布来看,小暑节气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华南地区受季风低压影响,降雨量达较高;江淮流域常出现"倒黄梅"现象;华北地区则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前奏,短时强降雨频发。
基于天气因素的原因,民间流传着小暑节气有“3怕”的说法,具体指哪3怕?为什么会害怕?看完本篇内容后就明白了。
第一怕:冰雹
小暑节气的冰雹灾害,本质是大气强对流的产物。当低层暖湿空气与高层干冷空气形成强烈垂直温差,很大概率就会形成冰雹。比如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就比较常见。
小暑时节正值多种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比如北方春玉米处于雌穗分化期,此时叶片损伤将影响光合作用产物向籽粒运输;
南方早稻进入乳熟期,如果穗部遭受雹击,会导致空壳率增加,产量和品质都会降低。
根据农业农村部灾害评估显示,冰雹灾害对处于生殖生长期的作物危害尤甚,轻则减产15%-25%,重则绝收。
第二怕:打雷
老话说"小暑雷,黄梅回",还有"小暑一声雷,黄梅去又回"的说法。
当小暑节气出现打雷时,意味着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短期南退,江淮流域重新受冷暖空气交汇控制,梅雨现象或二次建立。
如果遇到持续的阴雨天气,容易引发洪涝灾害,从3个层面影响农业生产:
1、农作物长时间处于积水中生长,会导致根系缺氧,导致作物吸收能力下降,影响养分运输;
2、光照不足,农作物无法接受充足的光照,尤其是对于积温要求较大的作物,影响更大。
比如会导致玉米光合速率下降,干物质积累量减少;
3、高湿的生长环境容易诱发病害,比如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在连阴雨期间升高一半以上,防治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第三怕:小暑刮南风
老话说"小暑南风,旱魃将至",以及有"小暑起南风,晒死白头翁"的说法,反映了夏季风异常带来的干旱风险。
当小暑期间刮南风,或意味着西太平洋副高强势西伸,我国华北、黄淮地区受下沉气流控制,形成高温低湿的"焚风效应"。
高温干旱对农作物的伤害呈阶段性递进:以玉米举例,在初期时,叶片气孔关闭,光合效率下降20%-30%;
等进入中期后,会导致穗分化受阻,玉米秃尖长度增加2-3厘米。到了后期,灌浆速率降低,形成减产。
综合上述内容,小暑三怕,本质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洞察。而在气候变化加剧的今天,这些传统文化可能已经不适用了。
但是也不能忽视天气的变化,毕竟还有一些地区,依然在靠天种地,除了观看天气预报外,传统文化也是可以了解的。
今日小暑,你那里刮南风、打雷或下冰雹了吗?在评论区说说吧。
|
------------------------------------------------------------------------------------------------------------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小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