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夏5000文化网>>民间淘宝
  
来一场宫廷范儿的下午茶
  
发布时间: 2025-04-3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浏览次数:189次
------------------------------------------------------------------------------------------------------------

 四月的北京阳光明媚,午后溜达到护国寺旁的富华斋宫廷饽饽铺,坐在窗前,点上几样特色糕点,再来一碗茶,听店主讲述传承饽饽制作手艺的往事,真是难得的惬意。

  “先吃芸豆卷,再吃豌豆糕,然后孙尼额芬白糕、驴打滚、玫瑰豆蓉酥、牛舌饼,最后吃桂花山楂饼。每吃完一款,再喝口盖碗茶,清清口。”店员熟络地介绍起食用顺序。



  以此为序,记者尝到的口味从淡到浓,由凉至温,最后是丰富的咸甜混合口感。这些遵照色彩、形状和谐之美的精致饽饽,传自有记载的宫廷御膳。饽饽铺店主赵光有说,想把做中式糕点的讲究发扬下去,用天然食材与独到工艺给人味蕾的愉悦。



  饽饽铺制作中的孙尼额芬白糕。新华社记者 钟焯 摄

  北京民俗学者周家望在《老北京的吃喝》一书中写道:“把糕点叫作饽饽,是蒙古族、满族人进京后带来的。”他介绍,老北京旗人每逢婚丧喜寿,都会到街边的满洲饽饽铺买糕点,饽饽也是宫廷王府里重要的膳食。随着御膳房的锅冷灶凉,旧时的御厨们纷纷走出宫门,昔时的宫廷饮膳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仿膳菜系是北京特有的饮食文化一角。

  “我的师父王希富先生,他的外祖父是御厨,父亲则是民国时期著名庄馆的名厨。”赵光有说,师父年迈时,希望能够找回童年吃食的味道,传承家族中做宫廷风味的手艺,在耄耋之年,让曾盛极一时的饽饽铺重新开张。



  饽饽铺的师傅在制作糕点。新华社记者 钟焯 摄

  “传授靠的不仅是配方文字,更多的是口传心授。一遍遍地试和尝,改进工序,最终让饽饽符合师父记忆中的味道。”他说,仅是一道经典的萨其马,师徒就在一起试做了三个月。他忆起师父常常强调的,要让糕点甜而不腻,就要做到心手合一,以极致的追求去达到“黄金分割点”。

  中式糕点的讲究,并非为了炫技。赵光有举例,翻毛月饼的酥皮薄如蝉翼,飞起来似鹅毛飘飘,之所以将其做得如此之薄,是因为薄了之后吃起来层层分明,口感更轻盈细腻。



  酥皮薄如蝉翼的翻毛月饼。受访者供图

  这种讲究的态度和特有风味也俘获了食客的胃,口口相传中,饽饽铺声名鹊起。

  年近古稀的北京人赵女士,指着桌上的果子干说,父亲老是念叨小时候有人挑着担子满大街卖它,他尤为怀念。受此影响,赵女士总想找到一碗传统的果子干尝一尝。“第一次吃到的时候觉得太棒了,而且食材就在那摆着让人很安心。杏干、柿饼、桂花、藕片,熬出来就是父亲口中说的味儿。”

  除了味道,体验是吸引食客的另一个理由。与一般糕点铺不设堂食不同,店里特有的氛围,让它不再单纯是果腹的空间,给了食客一次时光穿越的机会。



  饽饽铺内景。新华社记者 钟焯 摄

  “是想象中的京城风。”伴着委婉悠扬的曲调声,四川游客钟梅坐在罗汉榻上,细细品尝着糕点,在一张张雕花桌椅、明黄帷幔和各式彩瓷间,体会古雅的宫廷韵味。春日里,不少外地游客特意为了打卡一场宫廷范儿的下午茶,掀开饽饽铺的门帘。

  “带点伴手礼回去,给亲朋好友品尝品尝。”一群天津来的姐姐们享用完糕点后,又带走了几盒点心匣子去赶高铁,饽饽走出京城,去向天南海北。

  守正不守旧,创新不离根。除了适应当下食客外带的需要,饽饽铺还在制作上寻求口味与健康的平衡。“过去老北京买月饼‘自来红’时,会把它先往纸上放一会儿,如果印了一层油,就会认为商家舍得下料,投料够狠。但现在就会适量减少一点。”他说,先把根砸瓷实了,再适当地发展,这是饽饽铺一脉相承的经营理念。

  如今,许多传统老字号的糕点铺点缀京城各处,食客云集,烟火升腾。正如富华斋饽饽铺的一位常客所说:“美食不仅仅是味道,还带着岁月留下的万般滋味。”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下午茶

友情链接

篆刻艺术网    西冷印社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经纬网    江苏书画家网    美术中国    里外艺术网    书法屋论坛    中国国家画院    书画电视频道    中国画家网    大公艺术网    人民美术网    99字画网    中国花鸟画网    中华文房四宝网    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画坛网    书艺公社    博宝国画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九州书画网    北京国画艺术网    中国书画网    翰墨书画网    成功书画家网    九九艺术网    美术中国    雅昌艺术网    月雅书画中国    出山网
客户服务: 收藏 养生 书画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首页广告费用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华夏五千网 京ICP备090368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