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夏5000文化网>>民间淘宝
  
它们为何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布时间: 2025-04-25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浏览次数:420次
------------------------------------------------------------------------------------------------------------

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的“全科型”遗址、探索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关键遗址、最大的西周都邑聚落、西域古国疏勒国的重要佛教寺院遗址……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入选项目来自全国十个省区市。

  “类型丰富多样、涵盖地域广、多学科综合研究不断深入,是今年入选项目的重要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评价道。

  从最早距今约10万年的濛溪河遗址群,到9世纪末10世纪初废弃的莫尔寺遗址,跨越10万年的漫长历史中有什么谜题被解答?从青藏高原上的湖滨遗址,到云南高原上的益州郡城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如何在考古中彰显?品味新一年“十大”,我们更懂“何以中国”。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旧石器时代的“百科全书”】



  这是2025年4月8日拍摄的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考古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东亚现代人从哪里来?濛溪河遗址群为揭开这个谜题提供了系统性全新证据。

  濛溪河遗址饱水的埋藏环境保存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远古社会,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全科型”遗址。华南本地传统的新型小石器文化及遗址群的发现、一系列现代人行为的确认、对动植物的广谱利用和晚更新世早期栖居形态与景观的复原,清晰展现出百万年人类史关键节点上的历史场景。

  【浙江仙居下汤遗址:全景式呈现早期农业社会聚落形态】



  下汤遗址出土上山文化时期植物遗存。(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下汤遗址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

  考古揭示了距今9000年前后下汤遗址上山文化中晚期中心台地、外围人工土台、环壕的三重聚落结构及其动态发展过程。遗迹丰富、类型齐备,全景式呈现了早期农业社会的聚落形态和聚落结构,是我国南方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对一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发现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出土的陶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以彩陶生产和使用为鲜明特色,距今约5000至4000年,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持久且深远的影响。寺洼遗址发现并发掘的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总面积超百万平方米,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级别最高的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

  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展现了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时期的空白。

 【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展现青藏高原上依湖而生的渔猎图景】



  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出土的第二期遗物(石质、骨质、金属装饰品,骨针、滑石珠、红玉髓、玻璃珠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玛不错遗址位于西藏中南部的玛不错湖岸,是目前所知青藏高原中南部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自身文化特色鲜明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

  作为西藏中部地区发现的第一个距今超过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玛不错遗址不仅为构建史前西藏社会历史和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而且为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提供了可信的佐证。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探索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关键遗址】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M17出土的金片绿松石镶嵌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盘龙城遗址发现于1954年,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展开过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由此揭示出遗址为商代早期的一处大型城市聚落,文化面貌属于中原文化系统。自2013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盘龙城遗址展开了持续性的考古工作。

  盘龙城遗址最早可至二里头文化第四期,实证夏代晚期中原王朝对长江流域的影响。盘龙城遗址的发现不仅实证黄河、长江文明的统一性发展,同时表明长江流域也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最大的先周文化聚落和西周都邑聚落】



  这是2025年2月25日拍摄的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周原遗址总面积逾30平方千米,是最大的先周文化聚落和西周都邑聚落。考古工作者在此完整揭露2座先周与1座战国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可确认周原遗址是先周都邑。

  通过持续田野工作,确认了周原遗址存在宫城、小城与大城三座西周城垣。小城和宫城均始建于商周之际,延续使用至西周晚期。大城建于西周晚期,三重城墙在西周晚期时共存。这里还发现一批西周甲骨文,是研究西周甲骨学与西周历史的罕见出土文献。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燕山南麓地区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的作册奂青铜器组合及其铭文(拼版照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琉璃河遗址分布范围约5.25平方千米,是燕山南麓地区目前所知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

  这里发现的燕侯墓地,弥补了贵族墓葬分布规律中最关键的一环,由此可大致推断琉璃河遗址作为燕国都城的延续时间,为填补燕侯世系空白提供重要考古依据。

  通过人类全基因组高分辨率亲缘关系鉴定的最新方法,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的平民墓地中辨识出一组四代家族树。这是国内首次在商周考古领域重建的家族树,为研究商周考古所关心的墓葬排列方式、组织结构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首座科学勘探发掘的战国时代楚王陵园】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木椁室布局(周边盖板揭取后)(资料照片)。(国家文物局供图)

  武王墩墓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大型墓地。武王墩一号墓共发掘出土器物1万余件,种类包罗万象,为了解楚国物质文明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经过近五年的考古研究结合文献史料综合分析,一号墓墓主人是楚考烈王熊元。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见证西南边疆与中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拼版照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河泊所遗址是云南高原已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内涵较丰富的商周至汉晋时期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

  遗址的发掘明确了汉代益州郡城址主体结构布局,确定益州郡治的准确位置。遗址发现两汉时期封泥1900余枚,包括“滇国相印”“滇王相印”等与古滇国有关的封泥;“益州太守章”“益州刺史”等西南边郡封泥,以及益州郡下辖24县封泥。这些重大考古发现,见证了西南边疆与中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西南边疆从“多元”融入中华文明“一体”格局历史过程的典型案例,对研究秦汉之际西南边疆治理及国家化进程具有突出重大价值。

  【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实证多元宗教并存和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有效治理】



  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远景(资料照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喀什市东北33千米处,是我国古代西域城国疏勒的重要佛教寺院遗址。遗址始建于公元1世纪,约9世纪末10世纪初废弃。

  这是迄今发现我国最西部、年代最早、延续时间长且发展演变清楚、保存较完整的大型地面土建筑佛寺遗址,考古发现实证多元宗教并存和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有效治理。遗址地处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交汇处、佛教东传我国第一站,融合了印度、犍陀罗、中亚、当地和中原多种文化元素,表明佛教进入西域伊始就开启了中国化进程。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考古

友情链接

篆刻艺术网    西冷印社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经纬网    江苏书画家网    美术中国    里外艺术网    书法屋论坛    中国国家画院    书画电视频道    中国画家网    大公艺术网    人民美术网    99字画网    中国花鸟画网    中华文房四宝网    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画坛网    书艺公社    博宝国画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九州书画网    北京国画艺术网    中国书画网    翰墨书画网    成功书画家网    九九艺术网    美术中国    雅昌艺术网    月雅书画中国    出山网
客户服务: 收藏 养生 书画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首页广告费用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华夏五千网 京ICP备090368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