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夏5000文化网>>民间淘宝
  
非遗:一把油纸伞撑起四百年诗意时光
  
发布时间: 2025-04-2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浏览次数:504次
------------------------------------------------------------------------------------------------------------

制伞师将油纸伞放到院子里晾晒(2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

  “横平竖直皆风骨,深浅均匀共进退。”

  这是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制伞要义,即伞骨要横平竖直齐丝合缝,伞顶压纸要深浅均匀,伞骨支撑要受力均匀,伞面涂油要厚薄均匀,伞柄上下要粗细均匀。

  68岁的毕六福从小跟随长辈学习制伞技艺,是分水油纸伞毕家第六代传人,也是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分水油纸伞以泸州本地盛产的桐油、楠竹、皮纸等作为原料,伞身轻便美观,伞面诗画兼备,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价值。”毕六福说,“一把油纸伞要经过锯托、穿绞、糊纸、烤伞、上油等九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伞骨需选取3年以上的楠竹;石板印刷的原料是用灰面、白糖、盐、酱油、醋、豆浆做成;一道工艺——“满穿伞”,就要用五色丝线穿、渡2000多针……

  传统的制伞技艺是毕六福一生的坚守,探寻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是毕六福儿子毕原绅多年努力的方向。毕家父子携手对油纸伞进行大胆地创新和改进,先后开发了加纱工艺油纸伞、无桐油味油纸伞等,卡通元素、熊猫元素和川剧元素等图案被印上伞面,为历史悠久的油纸伞注入了新活力。

  在毕六福看来,伞不只是挡风遮雨的工具,还蕴藏着深刻的内涵。“‘伞’字上半部分是‘人’,下半部分是‘十’,代表着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我有责任把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

  分水油纸伞作为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民间工艺品,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完整保持了桐油、石印传统工艺,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分水油纸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一把油纸伞

友情链接

篆刻艺术网    西冷印社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经纬网    江苏书画家网    美术中国    里外艺术网    书法屋论坛    中国国家画院    书画电视频道    中国画家网    大公艺术网    人民美术网    99字画网    中国花鸟画网    中华文房四宝网    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画坛网    书艺公社    博宝国画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九州书画网    北京国画艺术网    中国书画网    翰墨书画网    成功书画家网    九九艺术网    美术中国    雅昌艺术网    月雅书画中国    出山网
客户服务: 收藏 养生 书画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首页广告费用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华夏五千网 京ICP备090368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