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走古事流行于闽西罗坊、北团、隔川等地。昔日这一带常闹旱、涝两灾,当地罗氏十四祖罗才征为清朝举人,曾任陕西州知府、湖南武陵县知县,卸任返梓时,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移授乡民,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兼作元宵节民间娱乐活动。
走古事按房族为单位,一族一棚,共设七棚。每棚内由两名本族身壮、胆大的男童,一扮主角,一扮护将,均按戏剧人物着装、上脸谱。扮主角的男童直立在铁杆上如踩高跷,腰身用铁圈固定,走起来摇摇晃晃。护将则坐在棚中,与主角形成上下二层。古事棚重约400余斤,需22人抬,竞走时三班轮换,共需66人。
走古事先在大坪举行。正月十五上午10时,以天官领路,六棚古事跟随,一路鸣铳,来到罗坊的屋背山坪,在数以万计的乡民和游客的围观中,个个精神振奋,"嗬!嗬!"呼喊,开始竞赛奔走。
接着在河中举行。下午2时许,古事列队从云龙桥下河床,鼓乐队相互泼水,然后响三铳,逆水而行500米。虽天寒水冷,河石苔滑,但个个情绪激昂,竞跑激烈,场面十分壮观。除第一棚天官不能超越外,后六棚竞相奔走,若能超过前棚,则视为吉利。抵终点河边方才停止,走古事到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