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夏5000文化网>>民间工艺
  
庆阳香包
  
发布时间: 2014-06-1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24266次
------------------------------------------------------------------------------------------------------------

     

           香包,庆阳群众俗称“耍活”,又叫“搐搐”,“搐儿”。庆阳香包和庆阳历史一样悠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内涵,具有稚拙、粗犷、浑厚、朴实的风格,凝聚着中华人民宽厚乐天向上的气质,蕴含着博大,雄强阳刚的民族魂魄,一年一度的端阳节是民间香包艺术的大博览。特别是小孩,满身披挂香包,两肩之上,一头肩只老虎,一头肩只狮子,背上参着青蛙,长蛇、五毒胸前挂满金爪,莲里生子,八仙人物,十二生肖、鱼、绣球等各类香味扑鼻的耍活,老者胸前挂一个“葫芦烟袋”香包;念书娃娃的是“书套”香包,新媳妇进门第一年要给公婆、兄弟姐妹送香包,学徒要给师傅送香包;年青小伙子在一块互相抢香包等。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可以看到清晨上学路上,学生们手提粽子,包着香包,恭恭敬敬献给老师;上班的职工们争抢着相互传看,品评着姑娘们的手艺,不仅这样,在现代科技工艺高度发展的今天,庆阳民间香包却成为高贵的礼品,走向全国,全世界,走向全国,全世界,走进豪华的家庭。
      庆阳香包已不是原来含义上的“耍活”,它已成为传递感情联络友谊的纽带,为经济、道德、文明建设服务。随着经济上的开发搞活,随着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需要庆阳民间香包已被社会各界影响,而且受到国外友人的青睐,1988年全国第五届民间工艺美术年会在西峰召开,1989年建国40周年大庆时,又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第二届艺术节,1986年法中友协主席吉莱姆访问了民间美术大师祁秀梅,并考查了全区民间美术,这些都为庆阳香包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现在,那些世世代代只知道为自己做嫁衣的妇女们开始走向了高市场,她们背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各种艺术品走州过县,从事商业经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香包

友情链接

篆刻艺术网    西冷印社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经纬网    江苏书画家网    美术中国    里外艺术网    书法屋论坛    中国国家画院    书画电视频道    中国画家网    大公艺术网    人民美术网    99字画网    中国花鸟画网    中华文房四宝网    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画坛网    书艺公社    博宝国画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九州书画网    北京国画艺术网    中国书画网    翰墨书画网    成功书画家网    九九艺术网    美术中国    雅昌艺术网    月雅书画中国    出山网
客户服务: 收藏 养生 书画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首页广告费用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华夏五千网 京ICP备090368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