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夏5000文化网>>中华文物
  
第二届“良渚论坛”架起文明交流互鉴之桥
  
发布时间: 2024-11-29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浏览次数:1869次
------------------------------------------------------------------------------------------------------------

 新华社杭州11月27日电 题:第二届“良渚论坛”架起文明交流互鉴之桥

  新华社记者冯源、朱涵、段菁菁

  一双慧眼,目光深邃穿透时空;两道涟漪,相互交叉而互不干扰。在第二届“良渚论坛”上,源自良渚玉器“神人兽面纹”的论坛官方标志首度亮相,寓意着“文明之眼、融汇共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11月25日至27日,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等3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第二届“良渚论坛”,围绕“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题开展研讨,共商文明交流互鉴。

  交流:相知无远近

  “我的祖父存书颇多,其中就包含中国的《四书》和《孙子兵法》,这些书对我影响很大。”提到自己和中国文化的因缘,在中外作家对话平行论坛上,墨西哥作家罗赫略·格德亚说,“我们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拥有同样的梦想,而文学作品的交流能够加强彼此联系。”

  “文学的核心价值是展现人类心灵的高度,它拒绝人在俗世里沉溺,拒绝心灵被遮蔽。”在本届“良渚论坛”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家在主旨演讲中阐述了文学的价值,引起了许多外国作家的共鸣。

  “我非常赞同全球文明倡议的共识,我们要通过互鉴、对话来加强文明的包容。”在中外音乐家对话分论坛上,瑞士音乐学家泽维尔·布维耶说。

  “音乐的历史要远远早于文字的历史,音乐是一种超语言的文化形态。”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表示,在良渚文明的故地,邀请全球音乐家进行对话,就是希望使音乐这一超语言文化形态从历史走向未来,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指引。

  互鉴:如切如磋

  在中外考古学家对话分论坛上,希腊考古学家苏尔塔纳·玛丽亚·瓦拉莫蒂分享了在希腊北部发现公元前1500年的粟遗存的报告。

  粟作农业源于中国,那么粟是如何传播到希腊的?在会场上,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安婷与这位希腊学者进行了一番认真的讨论。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关注粟从东向西的传播,之前也看过希腊同行的学术文章,自然不会错过现场交流的机会。

  “考古发现证明,世界各地的文明有着多种多样的产生和发展的道路,回望古代,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斌说,中外考古学家济济一堂,开展文明起源的学术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是通过交融互动而不断发展的。

  法国作家爱德华多·贝尔蒂回忆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2004年,当时去了北京和上海,那是一次神奇之旅,中国就像一幅让人着迷的画。我有三部作品都与中国相关。”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管平潮说:“文明互鉴能让作家的作品更厚实。”

  合作:行远自迩

  “之前的国家图书馆每年只迎接1.8万名访客,而新馆在开馆的第一年就接待了超过230万访客。”在论坛上,提到中国援建的萨尔瓦多国家图书馆,萨尔瓦多文化部长劳尔·卡斯蒂略表示,这一宏伟的工程象征着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中国江南的考古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探求》《从动物、植物、矿物中探寻古代中国》……在中外考古学家对话分论坛上,中日学者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共同签约,将合作出版中日联合考古系列研究成果。

  中日两国学者在浙江的合作始于1994年,在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东京大学教授米田穰也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我们希望通过和中国同行的紧密合作,探索更多的问题,获得更多的成果。”米田穰说。

  “现在的考古学呈现出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态势,各国考古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国际合作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王宁远说,“我们将制定长期的研究计划和目标,扎实工作,向公众展现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字:良渚论坛

友情链接

篆刻艺术网    西冷印社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经纬网    江苏书画家网    美术中国    里外艺术网    书法屋论坛    中国国家画院    书画电视频道    中国画家网    大公艺术网    人民美术网    99字画网    中国花鸟画网    中华文房四宝网    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画坛网    书艺公社    博宝国画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九州书画网    北京国画艺术网    中国书画网    翰墨书画网    成功书画家网    九九艺术网    美术中国    雅昌艺术网    月雅书画中国    出山网
客户服务: 收藏 养生 书画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首页广告费用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华夏五千网 京ICP备09036834号-3